CREALIFE-文献简报2022年第六期

思创贯宇助力“移动卒中单元”多篇专家共识的建立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群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救治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时间窗3.0-4.5h),脑卒中患者的死残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患者就医延迟,院前和院内处置时间过长。“移动卒中单元”救治模式的兴起,使AIS的救治效益显著提升。

“移动卒中单元”就是为缩短诊疗时间提出的一种诊疗模式,它将移动CT和相关检查仪器配备到救护车上,从而将神经症状学检查、CT诊断、静脉溶栓治疗和监测集成为一体。

为规范化“移动卒中单元”的流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分别于2019年、2020年共同发表了以下三篇相关专家共识。

思创贯宇凭借多年来在脑血管CT影像中沉淀的技术实力,为CT卒中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在移动CT和“移动卒中单元”的一系列专家共识中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

一、《“移动卒中单元”中国专家共识2019》发表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9年2月第5卷第1期

本共识着重阐述并推广移动卒中单元的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及规范化应用。

共识主要介绍了“移动卒中单元”需配备的神经影像设备及运载工具、必备的检验及监护设备、重要的人员配备及必备技能。在此部分,共识建议医护人员至少掌握一种以上的卒中评估表,熟练掌握移动CT操作技术和CT扫描结果评定方法、心肺脑复苏急救技术,掌握卒中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同时推荐选用16排移动CT和中型救护车(蓝牌车),运用4G或5G移动互联网技术,使脑卒中的院前、急诊、住院的全过程形成一条完整的“救治链”。

在管理上,共识提出了各项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对于“移动卒中单元”的应用,共识列出相关的适应证,以及所采用的检查技术及参数和结果判定。其中颅脑CTPI选择国产16排移动CT平扫,以感兴趣区层面为中心进行CTPI检查,将扫描获得的CTPI图像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

此处采用的是思创医学图像处理软件Anythink CT 16,以去卷积法分别测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 对比剂峰值时间(TTP)等参数。CTPI的参数不仅用于确定脑梗死灶及缺血半暗带,更重要的用于预判脑灌注不足的存在,以及向脑梗死发展的趋势,为及早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移动卒中单元”在德国、美国、中国均得到了应用。共识的制定,有助于“移动卒中单元”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促进临床的推广应用。

二、《移动CT脑灌注成像技术操作2019专家共识》发表于《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9年12月第9卷第6期

CT灌注(CTP) 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脑组织缺血的程度,有助于即时干预尽早恢复正常血供,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保护脑功能。因此,建立基于移动CT的CTP检查技术操作规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共识对移动CT的技术参数、CTP扫描准备和颅脑CTP扫描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移动CT脑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移动CT的技术参数部分对移动CT及相关仪器的参数、设备工作环境、电源配置、辐射剂量与射线防护,以及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做了详细介绍。

CTP扫描准备工作中,共识强调了仪器的检查与校验、相关药物的过敏实验与药品管理等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操作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进一步地,共识中介绍了颅脑CTP技术,包括适应症、检查的参数规范、图像的处理与灌注参数、图像质控等。其中,颅脑CTP图像的处理使用思创贯宇Anythink平台的灌注分析功能,测算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MTT、TTP等量化参数值,并基于上述测算结果重建伪彩色功能图,帮助分析单位脑组织内血液动力学变化,辅助临床快速评估脑组织缺血程度

在移动CT脑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共识以国内外的研究为例,介绍了CTP的分期、脑灌注的分型、缺血半暗带与侧支循环的评估。

最后,共识总结认为目前CTP的检查范围较小,未来可以与CT血管造影(CTA)融合,提供脑梗死超早期诊断与精准救治的个体化方案。

三、《移动CT脑血管造影技术操作专家共识2020》发表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20年4月第6卷第2期

利用移动CT进行的CT血管造影(CTA),能够方便快捷地对梗死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及时为患者进行诊断,为溶栓救治赢得更充裕的时间。

为了规范移动CT在床旁及车载进行颅脑血管CTA 检查技术、更好提升卒中救治水平,共识从16排移动CT的技术指标与参数、CT扫描前准备、颅脑CTA扫描技术、CTA三维图像处理技术、CTA 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指导。

在移动CT的技术参数部分对移动CT的相关参数、使用环境、辐射防护,设备使用及头部CTA扫描方法做出详细说明。CT扫描前准备中,共识强调了移动CT设备准备、受检者与操作者检查前注意事项以及对图像质量把控的重要性。

在进行颅脑CTA扫描中,需重点把控适应症、检查体位、扫描参数、CTA图像三维处理技术和影像质量标准等。其中,CTA三维图像重建采用思创贯宇的Anythink血管后处理系统,可基于CTA图像对头部及全身血管进行仿真三维图像重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等,全面、清晰地展示颅内动脉瘤,并准确测量血管直径、狭窄程度,辅助临床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闭塞性疾病等

血管支架模拟
血管支架模拟

文章最后针对CT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明确CTA检查诊断对于颅内血管闭塞检测的重要性,未来CTA与CTP技术相结合,可为脑卒中的救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移动卒中单元”将卒中的体征检查、CT诊断、溶栓、监测融为一体,改变了卒中的传统治疗流程,将CT诊断和溶栓治疗从院内前移到院前(卒中发生现场),并利用远程会诊实时指导卒中的处置,以赢得卒中溶栓治疗60min“黄金时间”,开创了AIS救治的新模式。

国内的“移动卒中单元”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和应用都需要规范化,特别是作为关键一环的移动CT卒中诊断。移动CT的CTP与CTA均能为AIS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Anythink的CTP与CTA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客观测量的参数作为稳定、可靠的诊断依据,还能够通过重建的三维图像、伪彩图像提供更全面的大脑缺血情况分析。

扫描上方二维码,阅读文献